姓刘的宝宝名字大全

舞墨起名 > 百家姓

姓刘的宝宝名字大全

部首:文

五行:火

读音: li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6

笔顺:点、横、撇、点、竖、竖钩

起源

刘姓主要源自:祁姓、姬姓。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起源演变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

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刘氏开始迁往两广,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遂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自兴宁分散至许多地方;北宋时的《广韵》列刘氏郡望有25个。

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记高祖本纪》,大历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谓刘氏世居于沛,移在丰。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苏铜山所属。” 西汉初期改泗水郡为沛郡。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藜照堂及与此相近的堂号,不只在刘向后裔彭城刘氏宗派中,在中国南北各地各宗派刘氏后裔中都被广泛使用,该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

中山堂: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是刘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庄堂:是一个典故堂号。主要在江西刘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迁他省的刘式后裔仍沿用这一堂号。

一、(劉)liú

现行常见姓氏。民间素有“遍地刘”之说,分布极广,几随处可见。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沈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京、黎、布依、仡佬、阿昌、怒、珞巴及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予收载。其源不一,郑樵注其源有:

1、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於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地。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於杜也。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於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

2、“又,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因以为氏。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按:缑氏,熙宁中省入河南偃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子孙以邑为姓。”与郑樵所注不同,不知其所本,疑其有误,录以备考。

3、“又有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音mòdú),匈奴族一个单于(音chányú,王的名字),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

4、又云:“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此刘氏为娄(娄敬)、项(项伯缠)二姓所改,当视作二源。《续通志·氏族略》亦有所注。

5、明赐元人萨尔图姓名曰刘允信。

6、“又,元刘国要,本女真人,姓乌库哩氏,入中原改姓刘氏。”此乃由女真族姓氏所改。

7、“又,元呼图克特穆尔好读书,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字之曰‘汉卿’。父特默齐,姓赫呼氏;母姓刘氏,人称为刘汉卿。”

8、“后汉(按:似指‘五代’时之‘汉’,史称‘后汉’)高祖(即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则此刘氏出自沙陀人——西突厥之别部。

9、又,“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刘承钧,刘旻(按:由他建北汉)养子;继思、继元,为承钧养子。纪思本姓薛;继元本姓何,皆冒姓刘氏。”则此之刘氏,或为薛、何二姓所改。

10、又,“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龚美家,改美姓刘,为后兄弟。”则此刘系龚姓所改。《清通志·氏族略》亦有所载:

11、或出自高丽族,清代高丽族之刘氏,“散处安法、博川郡等地方。”

12、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宁古塔氏等,或改为单姓刘。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汉代有刘邦,沛人,建立汉朝,为高祖;唐代有刘禹锡,诗人;后汉有刘知远,北汉有刘旻,皆一代英豪;宋代有刘克庄;明代有刘伯温;当代有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二、(劉)

刘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4%,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而南方地区相对要少,尤其浙江、上海一带,刘姓仅占汉族人口1%强。

刘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陶唐氏之裔,受封于刘,其地在定州唐县。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孔甲。在周为杜伯,宣王时国灭,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秦者为刘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文王之父)之子于刘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因以为氏。一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以邑为氏,刘康公是也。

3、上古颛顼帝之裔陆终氏之后。汉高祖刘邦之刘氏乃其后也。今称郡望为彭城之刘氏,均源自陆终氏。见唐刘知几《刘氏家史》。

4、汉高祖赐项伯、娄敬等为刘氏。

5、东郡、河南、雕阴之刘氏均出匈奴。汉高祖以公主妻匈奴单于冒顿,其族贵者皆从母族为刘氏。

6、西域人有刘氏。

7、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

8、五代时北汉刘承钧之养子刘继思,本姓薛;刘继元,本姓何。

9、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袭美家,改美姓刘为后。

10、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亦作乌库哩)、移剌氏等后均改为刘氏。

11、西夏人姓。

12、北魏时改独孤氏为刘氏。

13、明时赐元人萨尔图姓刘名允信。

14、清满洲人姓,散处三韩、盖州等地。又,清

刘姓名人:

刘邦,汉高祖,丰人。

郡望:

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

变化:一作鐂。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42018年42014年4
2013年42007年42006年4
1995年41987年41982年5
明朝5元朝4宋朝5
北宋252

刘姓好听名字推荐

刘晓鹏 刘钰林 刘思颂 刘方华 刘斯航 刘珊娜 刘波涛 刘佳君 刘树腾 刘艺馨 刘玖麟 刘嘉赫 刘溪桐 刘书茵 刘牧瑶 刘姝贝 刘德沛 刘奕贝 刘慕嫣 刘龙翔 刘芳蕊 刘颖菲 刘梦苑 刘文坤 刘奕朗 刘以宁 刘梦琦 刘明贺 刘依凡 刘禹恺 刘安清 刘雯彤 刘新启 刘梦硕 刘玉灵 刘金航 刘星哲 刘双庆 刘春洋 刘颜睿 刘亦涛 刘淇涵 刘怀逸 刘皓波 刘翊槿 刘锐达 刘景熠 刘世尧 刘菀晴 刘可佑 刘玉月 刘煜佳 刘承松 刘洁颖 刘金琦 刘思琰 刘硕锋 刘航清 刘俞佐 刘少坤 刘奕馨 刘瑞喆 刘杰权 刘润华 刘俊笑 刘烨涵 刘艺坤 刘辰东 刘锦玟 刘伊宗 刘一婵 刘思骐 刘绮嘉 刘泓如 刘小芳 刘映廷 刘呈祥 刘家林 刘沐钦 刘文娟 刘朴润 刘朝瀚 刘凡语 刘曼茹 刘沛勋 刘杏林 刘文语 刘子名 刘世熙 刘晓俊 刘程星 刘善阳 刘泽裕 刘晓茜 刘瑾珊 刘桐霖 刘易斐 刘浩沐 刘光勇 刘蕊莹 刘俊元 刘渝浩 刘淼淇 刘达一 刘明子 刘庆阳 刘姝霖 刘舒煜 刘靖暄 刘正谦 刘恺尹 刘家菲 刘莉莎 刘文笑 刘欣晔 刘皓鹏 刘梓钦 刘淑桦 刘暮凡 刘兆轶 刘程皓 刘彦慧 刘淑静 刘庆祥 刘仕江 刘祖鑫 刘峻亦 刘新艺 刘奚宁 刘正庭 刘煜谦 刘树麟 刘筱媛 刘曦源 刘洛琪 刘淳之 刘茗若 刘仪宏 刘圣轩 刘庭楷 刘玖彰 刘弈枫 刘诗展 刘宸钰 刘川忻 刘轩佑 刘鑫译 刘茜溪 刘峥铮 刘子川 刘凌羽 刘润昊 刘思羽 刘俊瑶 刘惜颖 刘春莹 刘正煦 刘清淑 刘哲禹 刘锦硕 刘志晨 刘恒铎 刘小志 刘梓航 刘晟北 刘博昔 刘安佳 刘萱豪 刘腾元 刘芳岐 刘允子 刘雅冰 刘悦思 刘锦雪 刘姝琪 刘洁芳 刘梓华 刘韵晗 刘家志 刘嘉贤 刘炜靖 刘梦凡 刘子愉 刘俊宇 刘熙昶 刘易帆 刘宸沐 刘淑娟 刘玥彬 刘斯涵 刘家煜 刘柏淼 刘新峰 刘耀佳 刘昱宁 刘兴鸣 刘月如 刘静涵 刘璟烨 刘若淼 刘叶沛 刘栩沐 刘吉超 刘静瑶 刘芊雨 刘茗婉 刘从安 刘金沐 刘春林 刘芝仪 刘芷宜 刘凌睿 刘旭霖 刘芯榕 刘思东 刘俊骐 刘铭阳 刘鸣慧 刘亦灵 刘乾元 刘翰源 刘允祺 刘华少 刘一峥 刘煜姝 刘嘉晟 刘芝萌 刘一笑 刘颢盈 刘雪春 刘旭尧 刘筱伊 刘思毅 刘向乐 刘依源 刘思禹 刘惜宸 刘昱熙 刘瑞来 刘玉豪 刘仲岐 刘健然 刘天程 刘曦婷 刘羽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