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朱的宝宝名字大全

舞墨起名 > 百家姓

姓朱的宝宝名字大全

部首:丿

读音: zhū

结构:独体结构

笔画:6

笔顺:撇、横、横、竖、撇、捺

起源

朱姓主要源自:曹姓、子姓、姬姓、祁姓。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朱姓人口分布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00万,大约增长了8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当代朱姓人口分布频率,苏皖浙赣、山东南端、鄂湘东部、福建北部、广东中北部、云南大部、四川南端、贵州西南部、内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32%以上,有的地区最高可达2.4%,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居住了大约45.5%的朱姓人群。在山东大部、河南、鄂陕甘大部、宁夏、川贵大部、重庆、广西、湖南西部、广东西部和东端、海南、福建南部、台湾、青海东部、新疆东北、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东部、京津、黑吉辽,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1.3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十面积的46%,居住了大约52%的朱姓人群。

吴郡、梁郡、沛郡、凤阳郡、河南郡、丹阳郡、义阳郡、钱塘郡、柘城县、太康县、永城县。

白鹿堂: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朱氏宗祠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奸臣张禹,触怒了皇帝,令刽子手拉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刽子手用力拉朱云,结果把殿槛扮断了。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迁至余姚,以望立堂。

紫阳堂:朱熹,别号紫阳,绍兴进士,宋国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一、(硃)zhū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江西之金溪,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贵州之崇仁,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蒙、苗、彝、壮、藏、土、回、仡佬、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姓苑》注云:“本高阳氏后,周封(之)于邾,子孙去‘邑’为氏。”郑樵亦注:“本邾也,姓曹,其世系见于邾。邾既失国,子孙去邑以朱为氏。其后盛大者有沛国、丹阳、永城、吴郡、钱塘、义阳、丹阳、太康、河南(按:原文如此,二丹阳,当有一处为‘丹徒’之误。)之九族,显于汉唐间。”

2、《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渴浊浑氏(按:渴浊浑,《郑通志·氏族略》作‘渴烛浑’;《中国姓氏大全》引作‘浊浑’。)‘可朱浑’并改为朱氏。”郑樵称为“河南之族”。疑当出自鲜卑族。

3、又注:“舜臣朱虎之后。”

4、又,赐姓改姓之风,明代甚盛。“朱”乃明朝国姓,太祖养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皆赐朱,后俱复本姓。正德时,都督钱安、许国义、子武德并赐姓朱氏。又赐都督朱福、朱刚,都指挥朱谦、朱春、朱翥、朱增、朱斌、朱政、朱海、朱岳、朱升、朱晟、朱彪、朱镛、朱钫,指挥千户镇抚旗舍朱钦等百二十人姓,赐舍人朱山、朱准、朱容、朱淮、朱渭、朱欣、朱义、朱大爵、朱印、朱珂、俱国姓;诏都督江彬、许泰、刘晖、张洪、神周、李琮,指挥焦睿,俱赐国姓;又,改指挥杨障曰璋、焦椿曰粽、桂曰松、张天祐曰海、廷鸾曰璧、马定曰靖、俱国姓;又,太祖时赐元人姓名:策珠尔曰朱采、托果齐曰朱静、甘珠尔曰朱满、都呼曰朱恩、布都罕曰朱窥,以上俱赐国姓。见《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综合此则之不完全统计,明代之李、沐、何、徐、钱、许、江、刘、张、神、焦、杨、廷、马等多个汉姓或改而姓朱。元代蒙古族亦有改而姓朱者。

5、傈僳族之朱姓,源于竹氏族。傈语为“玛达扒”。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遂以“玛达扒”命其族,以族为氏,或取其汉意“竹”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祝”、“朱”而为单姓。

6、纳西族之朱姓,或为家名所改。

7、彝族之朱姓,则出自“阿奴普”,意为猴氏族。或以为姓。或改为单姓“朱”。

8、藏族之朱姓,亦源于远古氏族,以族为氏。相传有一神猴与一岩魔女结婚,生下六只猴子,他们又繁衍后代,进化成人,分作六个支系,此即远古藏族的六个氏族,其中就有朱氏。

9、土族之朱姓、相传为朱荣之后:元“诺延”(即“官人”)癿铁木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率部附明,授小旗,后升百户,其孙名朱荣,以汉习取朱为姓,人称“朱土司”。注(5)——(9)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魏有朱亥;唐末有朱温;宋代有朱熹;明代有朱元璋;当代有朱德。

二、

朱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25%,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广东、浙江、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4省朱姓约占全国汉族朱姓人口44%。

朱姓起源:

1、沛国朱氏,系自曹姓。相传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裔孙曹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邾城),附庸于鲁,春秋时楚宣王灭邾,子孙遂以国为氏,后去邑为朱。

2、相传为舜臣朱虎之后。

3、沛国相县朱氏,相传为帝尧(即陶唐氏)之子丹朱之后,以王父名为氏。

4、南阳之宛朱氏,相传为宋微子之后。周衰诸侯灭,宋犇砀改姓为朱,后徙于宛,见《东观记》。一说,微子之裔元,元生启,启生公子朱,其后以字为氏,自沛迁于南阳之宛,见《朱公叔鼎铭》。

5、河南朱氏,北魏时代北姓渴浊浑氏、可朱浑氏均改为朱氏。

6、金时女真人姓兀颜氏(即乌延氏),汉姓为朱。

7、赐姓。明武宗正德年中,曾赐100余人姓朱。

8、清满洲人姓。世居吉林长白山、辽宁大凌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乌苏氏、珠佳(朱佳)氏、珠锡哩(朱锡哩氏)后均有改姓朱者。今满族姓。

9、台湾土著赛夏族茅武茅望氏,汉姓为朱。

10、清甘肃碾伯县土司癿铁木,西宁州土人,子朱荣,其后遂以朱为姓,世居朱家堡。碾伯县即今青海乐都,该土司当为今土族。

11、海南东方讲“侾炎”土语黎人,自称“勒威”者,意为芭蕉的孩子

朱姓名人:

朱亥,战国时魏大梁人,有勇力,秦兵围赵,魏无忌使朱亥袖40斤铁椎击杀晋鄙,退秦兵,解赵之围。

郡望:沛国、丹阳、永城、吴郡、钱塘、义阳、太康、河南、南阳,凤阳。

变化:明时朱元璋之义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曾都因赐改姓朱,后均恢复原姓。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朱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赤石,赤石仍不失朱姓之意,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原姓朱。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42018年142014年15
2013年142007年142006年13
1995年151987年141982年16
明朝11元朝12宋朝10
北宋17

朱姓好听名字推荐

朱伯霖 朱佑霖 朱景尧 朱世铎 朱谨天 朱传杰 朱乐辰 朱然皓 朱隽昕 朱芯荣 朱意航 朱鸿辉 朱弈泽 朱汐沫 朱昭俞 朱梓莹 朱安妮 朱敏瑞 朱志菁 朱轶辰 朱云轩 朱浩语 朱家昱 朱愉雯 朱永杰 朱子熙 朱正峰 朱一冉 朱丽莎 朱钰晨 朱芸溪 朱金洁 朱语夕 朱浩涵 朱秉钧 朱家龙 朱麒焱 朱明珍 朱涵熙 朱伊昕 朱俊溪 朱玥羽 朱笑薇 朱梦嘉 朱奕然 朱美绮 朱安诺 朱礼维 朱怀斌 朱璟研 朱润翔 朱楷霖 朱嘉宜 朱悦然 朱仲达 朱健彰 朱光瑞 朱林希 朱昕妤 朱琛志 朱彦麒 朱昭瑄 朱星澄 朱静蕾 朱兴涛 朱昊睿 朱子程 朱世杰 朱智欣 朱泓斌 朱煜城 朱柏瑄 朱沫萱 朱树帆 朱钧铭 朱锦容 朱腾雪 朱亚丽 朱熠祺 朱一铭 朱成俊 朱麟青 朱传恺 朱潇桐 朱佳蕊 朱龙君 朱佳妤 朱奕铭 朱梦凡 朱逸城 朱远成 朱峻瑶 朱子瑞 朱梓洋 朱睿文 朱哲延 朱义勇 朱玮淇 朱皓宸 朱文昊 朱姝伊 朱锐喆 朱紫溪 朱安楷 朱泓屹 朱琦祺 朱凌宇 朱羿萱 朱雅一 朱恩宇 朱逸铭 朱文洁 朱钦宇 朱乐从 朱凌溪 朱奕文 朱梓源 朱麒麟 朱容川 朱语诺 朱贝双 朱健康 朱梓阳 朱昊晟 朱钰麒 朱纪凡 朱春勇 朱汝鑫 朱禹玲 朱舒阳 朱浩彬 朱妤安 朱家淳 朱景辉 朱冠铭 朱明星 朱耀煜 朱淑云 朱容钧 朱文赫 朱晟麟 朱明赫 朱祎格 朱丽青 朱映彤 朱睿炎 朱思奕 朱伊轩 朱松润 朱琪媛 朱伟翔 朱鑫阳 朱泓睿 朱晗妤 朱君桐 朱丽弘 朱芷宜 朱鑫旭 朱一竣 朱语婕 朱之心 朱以文 朱雯远 朱骏成 朱佳馨 朱栩诺 朱启言 朱钦源 朱思敏 朱一乐 朱雨奚 朱亦丹 朱淇玉 朱铭安 朱锐安 朱泓远 朱惠琛 朱智宇 朱诗玲 朱妤婧 朱紫霖 朱伊晗 朱小可 朱晨慕 朱晓嫣 朱明麒 朱庆奕 朱诺曦 朱德芳 朱雨鑫 朱悦萌 朱昱扬 朱晨莹 朱紫懿 朱沛馨 朱梦汐 朱若嫣 朱智妍 朱瑜淇 朱英如 朱哲林 朱家宁 朱美玲 朱柯伊 朱潇洋 朱佩涵 朱玥阳 朱思文 朱思冰 朱凌锋 朱俊星 朱辰汐 朱心仪 朱贝灵 朱哲源 朱禹璐 朱乐琴 朱健林 朱梓奕 朱姝颜 朱乐霖 朱筱颖 朱金泽 朱美娟 朱佩瑜 朱宸睿 朱俊冉 朱一瑶 朱成明 朱思华 朱逸文 朱铭恩 朱筱琦 朱易欣 朱尚泽 朱琳娜 朱玉玲 朱紫茵 朱和熙 朱芝慧 朱俊达 朱熠鑫 朱宸子 朱宏明 朱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