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熊的宝宝名字大全

舞墨起名 > 百家姓

姓熊的宝宝名字大全

部首:灬

五行:水

读音: xióng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14

笔顺:撇折、点、竖、横折钩、横、横、撇、竖弯钩、撇、竖弯钩、点、点、点、点

起源

熊姓主要源自:芈姓。

熊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

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己却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熊姓起源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熊姓起源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熊姓起源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熊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熊姓起源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的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

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豫章堂)、射石堂。

一、

熊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4省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66%。

熊姓起源:

1、黄帝有熊氏之后。有熊,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新郑,黄帝都于有熊,故黄帝曰有熊氏。

2、系自芈姓。鬻熊为颛顼帝苗裔,即陆终之子季连之裔孙,为周文王师。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之丹阳(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子孙以熊为氏。

3、苗族姓。又,湘鄂川黔毗邻地之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

4、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曹。

5、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

6、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亚咕氏等汉姓均为熊。

7、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熊姓名人:

熊髠,上古羿之贤臣。

郡望:南昌、江陵。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92018年692014年75
2013年722007年712006年72
1995年761987年681982年133
明朝76元朝54宋朝
北宋121

熊姓好听名字推荐

熊茜媛 熊诗棋 熊文博 熊锐锋 熊浠雯 熊晨宁 熊少杰 熊梓莹 熊秦旭 熊信杰 熊宇腾 熊苡彤 熊子静 熊茗茜 熊小米 熊亦钦 熊语姗 熊钰灿 熊世和 熊正凯 熊添瑞 熊姝婳 熊希霖 熊文镇 熊一丞 熊锦茜 熊中驰 熊翊翃 熊禹杰 熊先文 熊思涵 熊浩蓉 熊炜略 熊景锋 熊嘉伦 熊槿懋 熊永琳 熊瑞哲 熊奕尧 熊松远 熊均源 熊宸勋 熊伟彬 熊启东 熊馨月 熊子童 熊铭浩 熊洺悦 熊华林 熊奕鸣 熊思宇 熊韵涵 熊子彬 熊艺鸥 熊启尧 熊文懿 熊子栩 熊渤昱 熊梓城 熊科灵 熊万哲 熊可月 熊星纬 熊梓淋 熊家东 熊思慧 熊紫情 熊珈一 熊茹妍 熊朝娜 熊宗清 熊铭骏 熊家启 熊子玥 熊亦甜 熊金贵 熊晓航 熊思柔 熊帮兴 熊艺迪 熊家乐 熊芷欣 熊玉珍 熊焌钦 熊梓攀 熊泽雷 熊小乐 熊赫霖 熊易沁 熊姝瑶 熊炜彤 熊永政 熊奕旻 熊启乐 熊一阳 熊子希 熊贤丹 熊诺恒 熊明初 熊美斌 熊梦言 熊祥睿 熊梓凌 熊瑾儿 熊国豪 熊子灏 熊艺舟 熊茂程 熊文铄 熊秉恒 熊伟钦 熊莲玖 熊兴林 熊文轩 熊颂乐 熊宛柔 熊伟婷 熊思翔 熊仕睿 熊俊浩 熊佳歆 熊雅欣 熊升裕 熊殿珍 熊文楷 熊浩然 熊美珍 熊新莹 熊昱彤 熊新凯 熊梓洪 熊若冰 熊传照 熊博文 熊耘鹤 熊焓茵 熊艺兴 熊一梁 熊民晨 熊弘雅 熊馨菡 熊睿泽 熊皓勋 熊煜辰 熊欣如 熊喜悦 熊泽铭 熊峻雯 熊沐懿 熊可心 熊嘉承 熊鸿杰 熊彬宇 熊子瑶 熊秋怡 熊洲霖 熊楠楷 熊张凡 熊孜皓 熊煜澄 熊坤南 熊艺伟 熊瑾妍 熊培竣 熊艺欣 熊婷钰 熊予梵 熊宥骋 熊维谦 熊乐艺 熊心悦 熊晓琳 熊熠哲 熊曼童 熊锦睿 熊谕泽 熊蕊希 熊青春 熊正奇 熊文静 熊梦锦 熊弘毅 熊嘉礼 熊洛枫 熊一心 熊正新 熊柏安 熊国文 熊景和 熊诗滢 熊子朋 熊振琰 熊铭希 熊建凯 熊赫莹 熊文栋 熊聿乔 熊柯旭 熊振峰 熊艾迪 熊天龙 熊芠茜 熊元春 熊思莹 熊千顺 熊芃亿 熊惠雯 熊启高 熊紫霏 熊浩智 熊昊哲 熊锦笙 熊承心 熊晨洋 熊昭懿 熊嘉钰 熊殊冉 熊沐尧 熊秀泽 熊书颖 熊永玉 熊铎瑞 熊若珲 熊珈仪 熊一诺 熊崔锐 熊奕焜 熊家亿 熊淳悦 熊珺怡 熊雯珺 熊晓雯 熊淑涵 熊胤晟 熊义军 熊周艺 熊晨汐 熊简兮 熊朵一 熊志炜 熊玉如 熊若安 熊祖书 熊新颖 熊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