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董的宝宝名字大全

舞墨起名 > 百家姓

姓董的宝宝名字大全

部首:艹

五行:火

读音: dǒng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12

笔顺:横、竖、竖、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起源

董姓主要源自:董姓、姬姓、己姓。

董姓起源一

董姓渊源

源于董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己姓后裔中有个人叫飂叔安,史书上亦称廖叔安。飂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他对龙(马)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舜帝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董氏正宗。

董氏族人大多尊奉董父为得姓始祖。

董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董姓起源三

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颛顼逝世后,其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

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董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董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董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泊的名称。在史籍《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泽。”古籍中所指的“文喜邑”,就是汉朝时期的“河东闻喜”,即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是“千古山西二雄”之一关羽的家乡,其时有一巨大的湿地地貌,因水中盛产“董蕖”因而称“董泽”。“董蕖”,就是古人对莲藕的一种称谓,在今天山西、陕西地区,菜市场上仍有称莲藕为“董菜”者。传说,董泽曾“浩淼数百里”,后被人类破坏,逐渐成为盐湖,最后干涸,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只留得一个“运城市盐湖区”的行政名称。

在董泽周围生活的住民,很早就有以其居住地名为姓氏者,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董姓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汉字姓为氏。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源出汉朝时期南匈奴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其实是古肃慎民族的一个分支,在东汉时期曾一度改汉姓为胡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奥矣·毛都氏部落的一个分支,逐渐北迁居于大青山一带原始林区(今蒙古肯特山区),因此被称为“林中之民”,辽国的契丹族人和后来西夏国的党项族人则称其为“蒂奇斯族”,金国时期的女真族人称其为“呼勒都古德”。与古突厥语“奥矣·毛都”的意思一样,古女真语“呼勒都古德”也是“林木、林中人、森林猎人”之义,后因以为部落名称和姓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历史过程中,奥矣·毛都氏部落以及呼勒都古德氏部落皆成为蒙古兀良哈部落下属诸部,逐渐成为蒙古族。

明朝初期,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即有取汉姓为董氏、胡氏者,至清朝中叶以后,大多数族人冠汉姓为董氏,少部分人称胡氏,世代相传至今。

加入董姓

群体中的北方外族、西南、南方和主要出现的事件有:西汉初期的匈奴族、三国时吴国的山越族、晋朝时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时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时羌人、宋朝时的高句丽人等均有董姓人融入汉人之中,清朝时满洲八旗姓董鄂氏、栋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全体族人的改汉字姓董。致使北方地区多董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文化上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董姓汉族。自汉至唐,云贵地区的董姓已成为大姓,云贵地区的土著董姓后来逐渐同化为西南地区的汉族。

董姓起源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董鄂氏,亦称栋鄂氏,满语为Donggo Hala,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是满族著姓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栋氏等。

⑵.满族栋佳氏,亦称董家氏、董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佳城(今辽宁新宾)、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邓氏、陈氏等。

⑶.满族珠格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部,以部为氏,满语为Juge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

⑷.满族珠赫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部,满语为Juhere Hala,汉义“冰冻”,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术氏等。

⑸.满族朱胡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海通猛安朱胡氏族,满语为Juhu Hala,在明朝时期的汉姓即为董氏。

董氏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晋国都城自今翼城县境迁至新田(今侯马市区)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侯马。

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黄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福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陕西华阴)、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的董氏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董氏是一个典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九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二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5%左右。

董氏主源出自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氏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运城、山东平原县三个地方。

今日董氏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冀、豫、晋这三省就占董氏总人口的31%,滇、鲁、辽、浙、川、鄂这六省又占38%,而冀州地区居住了董氏总人口的10%,为董氏第一大省。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

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说汉武帝建元三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陇西堂:以望立堂。

济阴堂:以望立堂。

良史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 赵盾要求他更改,他却坚持原记录。孔子夸奖他是“良史”。

直笔堂:同良史堂。

登景堂:以明时登州人董葵之字为堂号。

一、dǒ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魏县,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鲜、傣、苗、水、彝、赫哲、阿昌、景颇、普米、德昂、白、藏、土、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己姓;或言姬姓。黄帝之裔孙有(按:今作‘’)叔安,生董父,其后遂为董氏。”

2、又云:“又有陆终之子参胡姓董。周时为胡国,其后亦为董氏。”

3、《姓氏考略》引《姓氏急就篇·注》云:“周大夫辛有二子,适晋,为太史,与籍氏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董狐,其后也。望出陇西、济阴。”

4、郑樵又注:“范阳董秦,唐大历赐姓李氏。”

5、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董鄂氏、佟佳氏、董佳氏、珠赫勒氏等或改为单字姓“董”。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6、赫哲族之“给温克”氏改为董氏。给温克,汉意为“铜”,谐其音而为“董”。

7、景颇族之董姓,则为勒托氏、米董氏所改。盖取其尾音谐“董”而为单姓。

8、普米族之董氏出自“巴落瓦支”姓。

9、白族语称巫师为“朵希薄”,鉴于白族巫师被人称作“朵希薄”,遂亦以此为姓氏,此当以职为姓。后或改单姓童、董。盖取“朵希薄”之首音,谐董(或童)而得。

10、藏族之董姓,源于远古氏族,以族命氏。传说有一神猴与岩魔女结为夫妻,生下六只小猴,长成繁衍后代,进化成人,分作六个支系,此即远古藏族的六个氏族,其中有董氏。

11、土族语有“恩多-孔”(恩多人),或称恩多-阿寅勒(恩多村)。或以之为姓。“恩多”可能是地名,或将“恩多”译作“恩董”,又取其尾音以董为姓。注(6)——(11)见《中国人的姓名》。

二、

董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1%,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北、河南、山西、云南、山东、辽宁、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董姓约占全国汉族董姓人口51%。

董姓起源:

1、系自己姓。黄帝之后,封国于,其君叔安之嫡子曰董父,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

2、系自姬姓。周大夫辛有二子,适晋为太史,与籍氏俱董督(监督、督察之意)晋典,因为董氏。

3、代郡董氏,本匈奴屠各族,屠各乃汉时入塞匈奴19种中之最贵者。

4、五代后梁时羌人有董姓,见《通鉴》。

5、唐时吐蕃董部落以董为姓。又,云南松外蛮之贵族姓有董氏。

6、金时女真人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又,清满洲八旗姓董鄂氏、栋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董氏者。今满族姓。

7、清时四川成绵龙茂道松潘镇土司董姓,始于唐朝。

8、明、清时云南府云南前卫土指挥佥事、安州府土知州、大理府土经历、赵州蔓神寨巡检司土巡检、鹤庆军民府土知府、土知事等,均为董氏,系白族。又,云南凤仪山荡天村白族朵希薄氏汉姓为董。

9、云南镇康德昂族林拉厄氏汉姓为董。

10、云南景颇族米洞氏、曾通氏均汉姓为董。

11、青海土族恩董氏汉姓为董。

12、布依、彝、阿昌、土家、赫哲、蒙古、羌(1

董姓名人:

董狐,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济阴,陇西,代郡。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52018年352014年38
2013年372007年352006年39
1995年321987年291982年40
明朝55元朝35宋朝34
北宋127

董姓好听名字推荐

董雨洁 董知明 董雨静 董良宇 董锦安 董懋川 董斯允 董白星 董姝妍 董容硕 董崇飞 董承宇 董丹阳 董铠瑞 董通洋 董晋昕 董亦清 董范林 董朝楷 董颐琳 董崇博 董玲利 董梦菲 董禹君 董沁淑 董馨予 董子奇 董军兴 董梓佳 董珠玥 董昊喻 董丰睿 董昱成 董子幕 董浩棋 董文昭 董开泰 董荣旭 董运聪 董梦琪 董佳恩 董铭哲 董思杞 董凤丽 董全来 董焱方 董美瑜 董朝阳 董骏奇 董志中 董师豪 董任喆 董雪尧 董春梅 董未然 董俊材 董芳菡 董墨轩 董梓睿 董怡莉 董博言 董宁玲 董霁萱 董瑾悦 董牧航 董耘熙 董冠良 董晨羲 董语煊 董世拓 董馨舞 董璟麒 董昕仪 董天秦 董广慧 董烁冉 董清旭 董钧世 董佑淇 董颖微 董书灵 董奕杉 董一澄 董苡沫 董政浩 董昊运 董诺贤 董家慧 董梓澜 董子执 董企佳 董雨其 董依宣 董莹妃 董继坤 董宸佑 董小婕 董贰妮 董博亿 董轩宁 董紫乔 董有辰 董子歆 董烁琪 董亿豪 董航希 董洪宇 董玥廷 董德安 董梅英 董晨宁 董竞择 董佳旭 董皓霖 董星愿 董步景 董爽凯 董祺源 董晨帆 董思杰 董凡彬 董韵才 董顺婷 董菀缨 董涵钰 董一臻 董勋祥 董诗情 董子谦 董信哲 董禹慧 董栎铭 董瑞洋 董知易 董瑾豪 董治瑶 董亘惠 董昕钰 董芸歌 董智勇 董奕澄 董羽洁 董知义 董亦萱 董穆年 董晨淼 董伟功 董馨璐 董星铄 董艺典 董生玉 董宝晟 董振喆 董宇心 董吟志 董晓婵 董利鑫 董家红 董馨语 董沐铮 董婧文 董秋廷 董轩麟 董海杰 董才一 董鑫炎 董彦希 董时忻 董玥瑶 董星希 董泊辰 董启宇 董昕睿 董钧琪 董子画 董天亮 董锦坪 董语汐 董心蕊 董一汐 董振驰 董佳嘉 董大伦 董胤辰 董绍磊 董赫俊 董张帆 董怡可 董溪源 董莫嫣 董梓茗 董秀荣 董昕禹 董嫣蕊 董少华 董谈政 董玉梅 董洁雯 董艺彤 董尔心 董禹阳 董皓冉 董彦辰 董卿雨 董凌枫 董芯翊 董怡情 董耀辉 董黎明 董宸汐 董翰轩 董奕焜 董怡月 董易勇 董子靖 董金语 董思岩 董龙华 董瑞嶙 董轩玮 董佳奇 董子璇 董正淏 董信榆 董紫莹 董秋汐 董恩豪 董楚虹 董怡慧 董云篷 董立云 董炜柏 董济桓 董昕璐 董梦麟 董健伟 董雅莉 董彦伊 董嘉耀 董思懿 董张康 董启佑 董舒棋 董静妘 董心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