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侯的宝宝名字大全

舞墨起名 > 百家姓

姓侯的宝宝名字大全

部首:亻

五行:水

读音: hóu hòu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9

笔顺:撇、竖、横折、横、撇、横、横、撇、捺

起源

侯姓主要源自:姬姓、姒姓。

侯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中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起源二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侯姓起源三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

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侯姓起源四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起源五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当代侯姓的人口已达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湖南、广东、四川、山东、黑龙江,这七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6%。河南居住了侯姓总人口的12%,为侯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湘粤、东北地区三块高比率侯姓区域。侯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侯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在豫晋陕、冀京津、辽吉、宁蒙黑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渝黔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鄂湘大部、粤桂北部、云南南端,侯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有的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5%,居住了大约67.6%的侯姓人群。在蒙黑北端、山东东南、皖苏中部、湖北东南、湖南东部、江西西部、闽粤交界地、广东南部、广西中部、云南中部、渝黔西部、四川、甘宁南部,侯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2%~o.3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3.7%的侯姓人群。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丹徒郡,秦朝时置丹徒县,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为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上谷堂”、“却币堂”、“救赵堂”、“勤慎堂”、“壮悔堂”等。

“却币堂”、“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共同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一、hóu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苗、彝、瑶、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於侯,子孙以为氏。”(按:此当以国为氏。然郑樵云:“或云‘夏后氏之裔封於侯’,无义。未闻有国号‘侯’者也。”)(2)郑樵注云:“姬姓。晋侯缗之后也。二十八年(按此晋缗侯二十八年,当鲁庄十六年,亦即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而灭亡。缗之子孙适他国,称侯氏,以爵为氏也。”

3、《姓氏考略》又注:“郑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

4、为北魏姓所改。《姓氏考略》注引《魏书·官氏志》云:“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其引《路史》云:“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

5、郑樵又云:“后魏有侯植(按:《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郑有侯宣多,生晋,汉末徙上谷,裔孙恕,为北地太守,因家北地山水。四世孙植,从魏孝武西迁,赐姓侯伏氏,又赐姓贺吐,其后复旧。是侯植,乃侯宣多之后)从孝武西迁,赐姓侯伏氏,又赐姓贺屯氏,其后复旧,改为侯氏。是侯伏氏、贺屯氏(或贺吐氏)亦改为侯氏。望出上谷。”

二、

侯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

侯姓起源:

1、相传仓帝史皇氏,名颉(即黄帝史官仓颉)姓侯冈,其后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等。

2、系自姒姓。夏后氏(即禹)之裔封于侯(故城或在今陕西泾阳境),子孙以邑为氏。

3、系自姬姓。战国时晋侯缗为曲沃武公(即晋国始君晋武公)所灭,子孙奔他国,以侯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4、春秋时郑大夫侯多之后。

5、北魏时胡古口引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均改为侯氏。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7、傈僳族以猴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汉姓为侯。

8、瑶、彝、畲、苗、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侯姓名人:

侯羽,春秋时郑大夫。

郡望:上谷。

变化:俗作〔矦〕。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742018年742014年68
2013年702007年802006年77
1995年731987年821982年68
明朝77元朝75宋朝50
北宋230

侯姓好听名字推荐

侯晓蕾 侯宏鑫 侯远启 侯梓成 侯纬煕 侯译恒 侯玉辰 侯思余 侯美慧 侯千帆 侯骁洋 侯依蓓 侯奕铭 侯明宇 侯睿铎 侯皓霖 侯盛博 侯乐彤 侯明皓 侯钦昕 侯培佳 侯弈丞 侯沐清 侯皓辰 侯圣然 侯金鑫 侯彦宏 侯佳馨 侯文华 侯玖熙 侯欣茹 侯涵露 侯嘉荣 侯铭柯 侯东琛 侯柏霖 侯智琨 侯景云 侯逸杉 侯骁宸 侯玥轩 侯宇硕 侯景泽 侯羽泽 侯瑞萱 侯清雨 侯子瑞 侯语淇 侯柏宇 侯小雅 侯智杰 侯嘉磊 侯靖南 侯楚灿 侯羽宸 侯芯锐 侯志沐 侯尚峰 侯治成 侯皓芝 侯书杰 侯曼汐 侯钰芳 侯辰铭 侯明心 侯槿轩 侯文君 侯煜程 侯锦曦 侯兮恩 侯芊慧 侯瑞凯 侯沁颖 侯灵松 侯林峰 侯奕阳 侯圣东 侯逸轩 侯辰睿 侯钰泓 侯沛言 侯茗彦 侯嘉玉 侯沛宸 侯梓梵 侯腾林 侯熙然 侯怡茗 侯雅芝 侯崇尧 侯佩岑 侯艺菲 侯锦懿 侯文城 侯森淼 侯相言 侯圣宇 侯皓涵 侯忆宸 侯舒然 侯景灏 侯云天 侯沐宁 侯俊昊 侯沐天 侯佳佑 侯宸煜 侯淑馨 侯梦喆 侯昱宸 侯皓然 侯柏汝 侯卓羿 侯东旭 侯亚冉 侯亚文 侯子夕 侯丽佳 侯世锐 侯念彤 侯柏羽 侯腾泽 侯逸晨 侯仕聪 侯芊瑜 侯景曦 侯勇博 侯天雨 侯杰旭 侯嘉欢 侯泽辰 侯一麟 侯润晗 侯宇浩 侯承骏 侯君奇 侯耀翔 侯熙研 侯鑫宇 侯彦越 侯嘉瑞 侯润琰 侯仁杰 侯承宣 侯仟语 侯权峰 侯盛凯 侯亦迪 侯韵成 侯沐心 侯玥瑶 侯润德 侯一铄 侯永麒 侯世森 侯旭阳 侯清怀 侯姝悦 侯沐媛 侯远泽 侯柔雅 侯子钧 侯清意 侯润东 侯沁萱 侯容滨 侯舒航 侯宜诺 侯旭蕊 侯宇凡 侯宗林 侯炜玮 侯锦轩 侯诗雯 侯茗嘉 侯玥妍 侯艺雯 侯小丽 侯锦玉 侯嘉泽 侯淇耀 侯怡辰 侯一可 侯宣辉 侯星月 侯梦阳 侯文博 侯誉烨 侯荣萱 侯歆悦 侯杰凯 侯林希 侯翊涵 侯昱丞 侯怡霖 侯靖澜 侯喆恩 侯雅芙 侯淳芯 侯润晨 侯依婷 侯雅心 侯知玥 侯妍阳 侯雅馨 侯崇元 侯艺昂 侯雯清 侯昕睿 侯乔露 侯昱阳 侯汐瑶 侯语熙 侯钦荣 侯青滢 侯钰沁 侯美灵 侯清婵 侯夏云 侯姝贝 侯骏晟 侯博凡 侯政泽 侯永琰 侯竣逸 侯筱彤 侯健宇 侯瑞馨 侯昊城 侯晓琳 侯佩璟 侯茹彤 侯志兴 侯森元 侯锦城 侯佳欣 侯千佑 侯惠涵 侯艺晗 侯心佑 侯嘉智 侯瑞翔 侯仲舒 侯家林 侯茗惠